NEWS
紧密跟随国家产业指导及技术发展
科学规划与开放共享:中国大功率充电新政重塑产业生态浏览数:1

科学规划与开放共享:中国大功率充电新政重塑产业生态

四部门联合发布632号文,以10万台大功率充电设施为目标,打破品牌壁垒、强化电网协同、重构商业模式,开启超充时代新纪元



一、政策出台背景:破解补能焦虑与资源错配的双重困局

截至2025年5月,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,但充电基础设施呈现“低功率主导、快充渗透不足、超快充萌芽”的格局。1440万台充电桩中,公共快充桩仅占408万台,且单枪功率普遍低于150kW。与此同时,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等车企自建超充桩突破万台量级,但因品牌封闭运营导致利用率不足30%,而公共充电站高峰排队超1小时78

四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》(发改办能源〔2025〕632号),直指行业三大痛点:

效率瓶颈:传统慢充难以满足800V高压平台车型普及需求

资源浪费:车企自建充电网络重复建设与封闭运营

电网冲击:兆瓦级超充规模化可能引发的配电系统稳定性风险47

2.jpg



二、九大政策支柱深度解读:从强制开放到技术攻坚

1)打破品牌壁垒:强制无差别开放

“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,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” 15。这意味着特斯拉超充站需向比亚迪车主开放,理想充电桩可服务小鹏汽车。政策明确禁止通过技术限制、软件锁定设置使用壁垒,并要求车企在接口协议、通讯标准上与行业通用规范对接14

2)安全与效能双红线

可用率≥98%:要求充电运营企业建立智能运维平台,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全量接入政府监测平台210

CCC认证强制核验:设备采购需核查产品合格证明及强制性认证,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58

3)电网融合与技术创新

领域

政策要求

技术路径

电网协同

建立场站与配电网互动机制

配建光伏/储能设施,参与电力需求响应

技术攻坚

单枪兆瓦级充电试点

碳化硅模块国产化替代,液冷超充技术

标准统一

车桩互配测试

乘用车与重卡分类制定标准

数据来源247



4)场景化基建优先策略

高速服务区改造: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%的站点优先升级大功率充电

专用领域布局:公交、物流、重卡场景配套专用超充桩,华为全液冷兆瓦桩已实现重卡15分钟满电47

5)商业模式重构

长周期经营:鼓励10年以上场站租赁期限,缩短投资回收周期(从7年至4年)

融合服务:推广“充电+餐饮/购物”业态,深圳场站实践表明配套商业可提升毛利率至35%48




三、政策创新性:四重变革引领产业跃迁

从“各自为战”到“公共服务”
强制开放车企私桩,预计头部5万根自建快充桩利用率提升40%,减少重复建设投资超百亿
14

从“能源消耗”到“电网调节”
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低谷充电,允许充电站作为“虚拟电厂”参与电力交易,华东试点企业调峰收益达0.3元/千瓦时
47

从“单一补贴”到“长效融资”
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+10年期土地租赁,上海新政对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给予设备投资30%补贴
36

从“车桩兼容”到“国际协同”
分类制定乘用车(高压平台)与商用车(兆瓦接口)标准,推动国标与国际接轨
210




四、地方与企业响应:政策落地加速

城市群布局:北京2025年建成超充站1000座,重庆推进10座兆瓦级重卡超充站,海南环岛部署全液冷超充网络47

技术创新:比亚迪“兆瓦闪充”(5分钟补能400公里)、华为液冷兆瓦方案、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密集落地74

县域补短板:财政部等三部门开展75个县充换电试点,要求V2G项目放电总功率≥140千瓦9




五、企业行动指南:抢占超充时代先机

车企:重组自建充电网络运营逻辑,探索开放平台分成机制

运营商:布局“光储充”一体化场站,接入负荷管理系统获取调峰收益

设备商:加速碳化硅器件国产化(降本30%),开发商乘两用超充接口47




六、政策实施展望:重构10万亿能源生态

2027年10万台大功率充电桩的布局,将直接拉动产业链投资超2000亿元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:通过打通“车-桩-网-储”数据闭环,中国有望培育全球最大的车网互动(V2G)生态——国网研究院预测,规模化应用后调峰收益可覆盖场站运维成本的60%48

当充电枪成为电网的“智能调节器”,当15分钟补能成为重卡标配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政策为舵、技术为帆,驶向交通能源革命的深水区。
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
15323723969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定厚路9号君箭科技园
邮箱:ywb@junjiantd.com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君箭智造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2023113192号